行测言语理解题:如何巧妙破译概括归纳主旨题的密码
在行测考试中,概括归纳主旨题是一种常见题型。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一个文段,要求考生选择能准确归纳概括文段主旨的选项。对于概括归纳主旨题,我们如何巧妙破译文段主旨的密码呢?中公教育给大家分享解题方法,让大家在面对概括归纳主旨题时能够更游刃有余。
对于概括归纳主旨题,首先需要分析文段,分析句间关系,概括文段主旨。对于从同一方面介绍不同事物的文段,应提炼不同事物的共性,从而准确概括文段的主旨。然后再分析选项,选择能准确概括主旨的选项。
下面结合一道经典例题,一起来概括一下从同一方面介绍不同事物的文段主旨吧。
【例】南京在历史上的名字变化或褒或贬,根本源头在于统治者的好恶。不唯南京,同样原因也引发了其他地名的变迁,宋廷平定方腊起义之后,深恨江南百姓造反,艺术修养的皇帝宋徽宗遂在地名上做文章:方腊的两个活动区域,歙州被改成徽州,取的是“徽”的本意“捆绑束缚”;睦州则被改成严州,意思更是不言自明的。相比之下,朱元璋为避国号讳,取“海定则波宁”之义,将明州改成宁波,已是很“友好”了。
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:
A.地名变迁背后的政治因素
B.历史事件对地名的影响
C.古代帝王在地名方面的偏好
D.统治者对某些地域的好恶
【中公答案】A。
【中公解析】对于这道概括归纳主旨题,首先需要分析文段,分析句间关系,概括文段主旨。文段第一句论述了南京的地名变迁源于统治者的好恶。第二句论述了歙州和睦州的地名变迁源于统治者的目的。第三句论述了明州的地名变迁源于统治者的目的。统治者的目的是这些地方的地名变迁的原因。通过分析,可以判断这个文段是从同一方面介绍不同事物,应提炼不同事物的共性,也就是地名变迁背后都有着统治者的目的。然后再分析选项,选择能准确概括主旨的选项。A项是对不同事物的共性的同义转述,契合主旨。B、C、D三项均脱离了“地名变迁”的原因这一话题,不契合主旨,排除。故本题选A。
对于从同一方面介绍不同事物的文段,应提炼不同事物的共性,从而准确概括文段的主旨。为了更深入地掌握解题方法,希望各位考生能多加练习相关题目,解题效率,巧妙破译文段主旨的密码。
(责任编辑:李明)